企業可以用知識產權打造市場競爭的優勢,濫用知識產權也會遭遇法律的制裁,而這正反兩方面的“典型”,竟然能夠被美國高通公司集于一身,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談”。繼歐盟與韓國對其反壟斷調查之后,高通公司近日又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而這些調查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即高額的專利許可費用。一時,高通公司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一只專利大鱷
“專利就是競爭力!”這句話在高通公司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全球通信領域企業中,2013年高通公司市值一度達到歷史高點1049.60億美元,超過一直領先的英特爾公司的1035.01億美元,站上世界第一。同年,在美國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中,全球電子硬件產業領域企業擁有專利排名中,高通公司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位居世界第一。強大的專利實力,不禁令人對高通公司的“發家史”頗感興趣。
1985年,雅各布博士聯合幾個合伙人創建了一家專注于“高質量通訊”的公司,這也正是高通這個名字的由來。他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此后,高通公司很快就拿到了美國軍方的CDMA技術研發項目的一份合同,從而誕生了高通公司的第一批專利。自1988年起,從美國貨運業到全球的貨運業,普遍采用高通公司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至今,該系統已成為運輸行業最大的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隨后在1989年,當業界對CDMA技術普遍持質疑態度時,高通公司已經開始向50家無線移動通信產業企業進行CDMA的專利許可,從而真正確立了高通公司的發展方向。之前,高通公司在業內較早確立了CDMA基礎及核心技術的專利優勢,積累了數量、質量領先的專利,使高通公司成為世界領先的移動芯片提供商。實際上,CDMA技術的出現,永久地改變了全球無線移動通信的局面,從那時至今的3G、4G乃至更新的尚處于實驗之中的5G技術,基礎原理都來自于CDMA技術。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廠商之一,高通公司掌握了大量的3G和4G移動通信相關專利,并通過專利許可等方式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以往,其商業模式就是將芯片和專利許可費進行捆綁銷售,這種模式使得世界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無法繞過高通公司。這種商業模式在使高通公司獲得巨大利潤的同時,也在業界引發收費高昂的抵觸心理,并成為其后來在多個國家遭遇反壟斷調查的導火索。
了解高通公司的人都知道,高通公司不僅注重核心技術,而且關注全產業鏈上的專利。在高通公司剛介入CDMA的時候,第二代移動通信方式GSM正大行其道,許多電信設備商對CDMA并不感興趣。怎樣擴大CDMA的市場,是擺在高通公司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高通公司的做法很高明,充分利用核心技術的優勢,向上下游全產業鏈延伸。高通公司通過自己研發的專利,自己做電信運營,做基站,做手機終端,集電信運營商、設備商、技術開發商、終端設備商于一體,幾乎集合了整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
高通公司的專利運用迅速得到了回報,高通公司逐漸成長為一個依靠CDMA專利創造和運用的高技術創新型企業,CDMA也得到了許多新型電信運營商的認可,特別是在率先大力發展CDMA技術的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斥巨資投資CDMA市場,為高通公司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
1993年,高通的CDMA技術被美國電信標準協會標準化,正式為業界所接納。1995年,第一個CDMA商用系統運行。到2000年,全球CDMA用戶突破5000萬戶。隨著CDMA的高速發展,高通公司的專利許可收益也在節節攀高:合作方每銷售一部手機,就要向高通公司繳納一筆不菲的專利許可費,這里面包括CDMA專利的入門費和使用費,約占產品售價的6%左右。
借助專利許可的高收益,高通公司進一步實現產業轉型。其手機部賣給了日本京瓷公司,基站部則賣給了瑞典愛立信公司。即使是最核心的芯片技術,高通公司也是只研發不生產,高通公司只負責技術標準研發,并將主要精力聚焦于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從而使高通公司經歷了從重資產到輕資產的蛻變。
高通公司在重技術研發的基礎上進行專利許可收費的模式,在全球業界始終非議不斷。支持者認為,這種企業使一部分專利得以被有效地轉化運用,促進了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反對者認為這種行為使專利運用的成本大幅增加,本身不勞而獲巨大利潤是“專利流氓”行為。但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僅僅不到30年的時間里,高通公司依靠專利的力量,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初生牛犢”已經成長為業界的“巨無霸”。
也曾身陷泥潭
也許,一家獨大的傲慢與偏見,總要付出代價。高通公司在技術領先的同時,甚至以濫用知識產權、收取高額專利許可費的方式構筑了市場競爭屏障。因此,也為自己帶來了麻煩。
高通公司擁有數千件CDMA及無線通信領域相關專利,其中相當一部分專利已經被全球標準制定機構普遍采納。高通公司向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制造商進行了專利使用許可,涉及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品牌的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并向全球眾多的通信產品制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75億多枚芯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芯片供應商。
高通公司在智能手機行業中,受到青睞的程度遠遠高于英特爾等公司。高通公司的專利芯片不僅是高度集成的移動通信優化系統芯片,結合了業內領先的從3G到4G移動寬帶技術的中央處理器(CPU)內核,擁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3D立體圖形功能。高通公司的手機芯片組能夠兼容其他主流廠商的各種智能系統,因此在世界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主流智能手機中都能看見其身影。高通處理器的特點是性能表現出色,多媒體解析能力強,能根據不同市場定位的手機,推出為經濟型、多媒體型、增強型和融合型等多種不同的芯片。同時高通的芯片是首個能夠兼容市場上主流的多種軟件操作系統的,所以受到市場寵愛。
憑借擁有的大量專利,高通公司成為了無線通信領域的頂級“玩家”。近年來,由于在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方面的意見不一致,高通公司與全球范圍內眾多無線通信企業產生了大量的知識產權糾紛,對手包括諾基亞公司、華為公司等知名企業。
早在2005年,高通公司就被諾基亞、愛立信、德州儀器等6家企業以高額專利許可收費、捆綁銷售構成壟斷為由訴至歐盟。這些企業指控高通公司收取的專利許可使用費過高,限制了競爭對手的發展,這種行為違反了歐盟反壟斷法,同時也沒有兌現自己當初對國際組織的承諾。
2005年,歐盟接到諾基亞等6家公司的投訴后,曾對高通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經過4年的調查,最終因為高通公司與有關企業的和解撤訴而終止。
其后,高通公司曾在韓國遭遇長達3年的反壟斷調查,并于2009年結束。韓國官方認為“高通公司對客戶實行差別性對待,對其中一些客戶收費較高”。為此,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向高通開出2730億韓元(約合2.52億美元)的罰單。
領先得有本錢
“一流企業賣專利,二流企業做產品,三流企業賣苦力。”這是在業界流傳頗廣的一句話:這句話強調了專利的重要性。在高通公司總部,矗立著幾面“專利墻”。高通公司將自己擁有的每一件專利證書都掛在墻上。拿高通公司領導者的話來說,“專利墻”上的每一件專利,都是高通的核心資產和利潤來源。
目前,已掛在墻上的專利超過6000件,而在墻上張貼的一個說明中可以看到,尚有數千件專利申請正在審理中。如今,到高通公司的參觀者可以通過這些專利墻,直觀地認識到高通公司專利的數量和價值,追尋高通公司“發家”的歷史足跡。
許多人反感高通公司以專利構筑競爭屏障,但從另一個方面卻不得不承認其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為了搶先進入3G市場,高通公司多年來積極從事CDMA的專利部署,并推動CDMA成為3G產業的標準協議。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得業內從事3G產品制造與銷售的企業,幾乎都必須與高通公司簽訂專利許可合同。高通公司掌握的3G基礎專利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連它的競爭對手都不得不使用它的專利。至今,3G的每一個技術標準,幾乎都無法繞開高通,高通擁有其中主要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
在3G時代,作為CDMA技術的創始者,高通公司幾乎壟斷了與CDMA相關的所有技術專利的使用權。任何需要使用CDMA技術專利的公司,都要向高通交納數量不菲的專利許可使用費。目前,美國高通公司占據著全球CDMA芯片市場90%的份額,擁有所有3000多件CDMA及相關技術的專利,其CDMA核心專利就達600件;而在3G技術WCDMA的核心專利中,高通公司已掌控其中的25%,仍是業界領先的巨頭之一。
在通信巨頭高通公司的前世今生中,人們只要稍加留意或許就能發現,高通公司這一“奇談”的背后本質,即擁有并且運用好大量高質量的知識產權,這應該也是高通公司給予人們最大的啟示。 (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