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館借書,不用找圖書管理員辦理借閱手續,只需在自動借還系統上輸入密碼,就可輕松完成借書過程;乘坐地鐵,不需要煩瑣的程序,只需購買一張帶有電子標簽的單程車票,就可在不同線路間輕松換乘;新出生的嬰兒,不用擔心抱錯,只需戴上電子芯片的腕帶,就能準確識別身份……這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的高科技技術,就是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
射頻識別又稱電子標簽,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相關專利申請。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被廣泛用于汽車、醫藥、食品、交通運輸、能源、軍工等領域。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起步較晚,盡管近年來我國RFID相關專利申請呈現快速上升態勢,但仍落后于美、日、韓等國家,市場應用也有待開發。
針對這種狀況,專家指出,目前,全球RFID領域市場競爭激烈,專利紛爭不時出現,我國RFID相關企業一方面應加強技術研發,加快專利部署;一方面,隨著RFID在國內市場應用越來越廣泛,國內企業需要防范隨之而來的專利風險,加強專利預警,防患于未然。
現狀 全球專利布局已經形成
我國專利實力相對較弱
“從全球看,RFID技術出現較早,在1973年就出現了相關專利申請。經過十多年緩慢發展,2003年之后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并于2007年達到頂峰。隨著RFID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各相關企業在該領域的全球專利布局已經形成,自2009年以后,相關專利申請量已逐漸減退。”國家知識產權局2012年度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短距離無線通信課題組聯系人、通信發明審查部審查員李祎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據悉,短距離無線通信課題組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業務管理部組織下,于2012年完成了《短距離無線通信產業專利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對RFID全球專利狀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秷蟾妗凤@示,在全球RFID專利申請中,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和德國的申請量占據前5位,并且申請量均超過千項。其中,美國的申請量達8542項,日本為7307項,韓國為4943項。相比而言,中國和德國申請量較少,分別為2669項和1658項。
盡管中國RFID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四,但跟美、日等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僅為美國申請量的30%。而就該領域中國專利申請看,國內外申請人的專利申請數量基本相同,分別為3435項和3444項,但就申請趨勢看,國內申請人在RFID專利申請上和國外申請人相比,處于滯后和追趕的狀態。不僅如此,國外申請人的專利申請處于有效狀態的數量比較多,超出了國內申請人有效專利約10%。
就該領域中國申請人來看,申請量較高的上海、北京、江蘇等省市,申請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等大科研機構,只有廣東省的申請人以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企業為主。“這說明我國在RFID技術方面大多處在實驗室中的研發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的產業化。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到國內公司在RFID技術研發上可以與國內高校開展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整合技術優勢資源,以市場為驅動開發RFID技術的發展!崩畹t表示。
趨勢 專利侵權訴訟愈演愈烈
專利成為市場競爭利器
作為短距離通信中的代表性技術,RFID應用廣泛。據預測,RFID標簽、閱讀器、軟件等將在2012年至2017年內創造約705億美元的產值。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每個RFID相關企業都想從中“分羹”,專利侵權訴訟便成為打擊競爭對手、獲取商業利益的重要利器。
據了解,RFID領域的專利訴訟可以追溯到2005年,Intermec控告Symbol銷售的無線通訊產品侵犯了Intermec 6大專利權,其中包括RFID的相關專利。這是自RFID進入快速發展期以來爆發的首起專利糾紛,RFID專利訴訟大戰的序幕由此拉開。美國境內RFID行業更是形成了一個專利混戰場,幾十家相關企業卷入,其中不乏行業巨頭。
“目前,RFID行業內專利博弈格局呈現出涉及企業多、規模多極化、類型多樣化、訴訟主體化的特點。隨著RFID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RFID技術的‘跑馬圈地’將會愈演愈烈,將會有更多的公司申請專利,并將專利訴訟作為自己的武器來與競爭對手抗衡,以收取其他公司的專利許可費。專利訴訟已成為保護自身利益、避免競爭對手打壓的盾牌!崩钚劚硎。
據了解,美國是全球RFID技術最大的專利申請目標國,由于其成熟的RFID市場以及完善的司法保護體系,全球范圍的申請人更愿意在美國申請專利以使其產品得以保護。比較而言,將中國作為目標國的RFID專利申請量還比較小,但是由于中國RFID市場潛力巨大,中國RFID相關企業也不可小覷專利訴訟風險。對于“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如何防范風險,掌握主動權,防止在海外市場落入專利“陷阱”更是至關重要。
策略 重視研發加強市場應用
積極主動防范專利風險
盡管和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FID市場應用相對緩慢,但市場增速卻非常快。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RFID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79.7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47.94%,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面對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中國相關企業如何增強自身專利實力,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成為關鍵。
“目前,RFID已處于技術成熟期,各大公司對其投入都在減少,相關專利申請已呈現下降趨勢,但我國近年來卻快速上升。這說明我國RFID技術發展落后于其他國家較多,市場還有待開發。另外,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也出臺了政策,對RFID產業發展大力支持。國內企業應該抓緊時機,在研發上持續投入,積極申請更多專利,同時應特別關注市場應用,積極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崩畹t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