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小伙伴,我們的貫標小課堂又開始了喲。經過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大家對知識產權貫標是不是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呢?今天小編通過幾個案例來給大家剖析一下,規范知識產權管理,實施貫標的必要性!!!話不多說了,現在就一起去看看吧!!!
圖片來源百度網站
2016年,風靡全球的辣醬“老干媽”工作人員發現當地的一家食品加工企業A正生產銷售一款與“老干媽”品牌極為相似的產品。經初步調查,該食品加工企業A從未進行辣醬相關食品的生產銷售,初步判斷其無辣醬的研發能力。而且,作為公司的核心秘密,“老干媽”辣醬產品的制造技術從未向任何一家企業或個人轉讓。是否有人非法披露并使用了“老干媽”公司的商業機密呢?重大商業機密泄露的可能性引起了“老干媽”工作人員的警覺。報案后警方隨即立案調查,并將偵查重點放在“老干媽”離職員工賈某身上。
據悉,賈某是“老干媽”十多年的老員工,曾任“老干媽”質量部技術員、工程師等職,掌握“老干媽”專有技術、生產工藝等核心機密信息,離職后以假名作為掩護在本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業任職,從事質量技術管理相關的工作。
經過專業的核算,因商業秘密泄露,相似產品上市嚴重影響了“老干媽”同款產品銷量。與去年同期銷量相比,此次泄密事件造成“老干媽”損失估計超過一千多萬元,后續損失更是難以預估。
微評: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管控風險,避免自有知識產權隨員工離職而受到侵害。
圖片來源百度網站
蘇州恒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恒久)自2010年開始申請IPO,歷經6年才最終成功上市。實力強勁,也符合IPO的條件,那蘇州恒久的IPO跟頭栽到了哪里呢?原來是在知識產權管理!!
2010年1月22日,證監會審核通過蘇州恒久的IPO申請;
2010年2月24日,媒體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蘇州恒久擁有的4項有機光導管體外觀設計專利權(ZL200430054254.9、ZL200430054255.3、ZL200430054256.8、ZL200430054257.2)和1項有機光導體管實用新型專利權(ZL200420058463.5)因未及時繳納年費而被終止權利,與蘇州恒久招股說明書不一致;
2010年3月9日,蘇州恒久進行網上發行,并應在3月19日登陸創業板;但上市前夜,蘇州恒久公告稱,有關監管部門要求保薦機構就媒體報道的專利權終止問題進行核查,公司股票暫緩上市。
2010年6月11日,創業板發審委重新審核蘇州恒久首發申請,首發許可被撤銷,證監會要求公司將申購款返還證券持有人。
2016年3月4日,證監會發審會通過蘇州恒久的首發申請,監管層對公司的專利情況給予了重點關注,要求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對發行人相關專利、商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運行,是否存在知識產權爭議或糾紛等風險。
最終,六年后的蘇州恒久光電再次沖刺IPO得以成功上市,但上市進程延后6年,對于上市融資的企業來說代價有點大。
微評:這是一個警戒!!及時繳納年費是一個企業知識產權的最基本且相當重要的管理內容。企業只有規范知識產權管理,剔除企業發展中的知識產權隱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圖片來源百度網站
2018年初,華為訴三星侵犯知識產權案(涉案4G標準必要專利:ZL 201010137731.2和ZL 201110269715.3)一審公開宣判獲得勝訴。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三星在我國生產、銷售相應4G智能終端產品,經過技術比對,三星實施了華為的涉案兩項專利,且其抗辯理由都不成立,而未經華為許可,以制造、銷售、許諾銷售、進口的方式侵權華為的專利權,并在許可談判中未遵循FRAND(公平、合同和無歧視)原則,具有明顯過錯。最終認定三星構成侵權,判定立即停止侵權,禁止以制造、銷售、允諾銷售等方式繼續銷售侵權產品,駁回華為的其他訴訟請求。
微評:新技術有助于占領市場,維護市場利益。華為作為我國標志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專利發明領域成效顯著,實力提升明顯,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擴大,對知識產權的重視成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典型標桿。而這也恰恰成為華為主動發起訴訟的底氣所在。而面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華為拿起了法律的武器維護法權益。
圖片來源百度網站
2017年,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發布一則“海外商標搶注預警信息”,稱一名外籍商人將120多個中國玩具企業的廠名及商標以個人名義在智利工業產權局(INAPI)申請注冊,一旦該商標注冊成功,或將影響我國相關廠商的產品進入智利及南美周邊國家市場。這讓跨境電商行業的國內企業來說,惴惴不安。
還有這樣的1個例子:
深圳一家工廠的經銷商在亞馬遜美國站開設了一個店鋪,且注冊了一個美國的商標,在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貨越賣越好的情況下,向國內工廠要求補貨的商品卻被海關扣押。經調查發現在美國注冊的商標名稱,在中國境內已經被另外一名賣家搶先注冊了,而且國內該賣家把商標在海關做了備案,所以在清關時海關就扣押了該批商品,要求提供相關授權,如果提供不了授權,該批商品將面臨被海關扣押銷毀,最終客戶通過授權費取得授權最終才使得海關放行。
還有這樣1個例子:
一名工廠賣家發現有人用自己的品牌做出口,又找不到對方的聯系方式,賣家把自己的品牌在海關進行備案,后來對方在清關時貨物被海關扣押侵權產品,最終對方主動交授權費處理貨物。
微評:知識產權是有地域保護限制的,只能在授權地獲得法律保護。知識產權規劃應當與企業的經營目標規劃同步或提前布局,更能有效規避風險。
我們耳熟能詳許多知識產權紛爭,實質都是經營過程爭取市場的一種競爭手段:
“王老吉”與“加多寶”紅罐之爭,商標糾紛五年多;
騰訊與創博亞太關于“微信”商標之爭;
維冠蘋果iPAD商標權之爭;
……
一個個的案例,都充分說明知識產權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即使是國際一流公司,都會發生知識產權事故,給自己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知識產權貫標還有許多其他的案例及作用,如保護企業供應鏈上的安全,防止由于供應商提供產品侵權導致企業承擔賠償責任;保護企業產品銷售過程的風險防范等等。
撰稿人:鄭世雯 校對人:梁婉玲